2024光大-臺北科大STEM助教團到青發處辦魔方校外教學

文 / 訓四設二  林暉峻

今天我和吳永進老師及北科光大創創學院STEM助教團,有這個機會在青發處教導國北實小小三的同學,透過吳永進老師獨創的快速記憶法解魔術方塊,這是一個令人興奮和有趣的體驗。這次教學讓我學到了一些重要的教學技巧,訓練自身口條,在教學的同時也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魔術方塊的概念及解法,反覆的復原落後同學的魔術方塊,一次又一次的復原,速度也越來越快。

首先,我試著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向同學解釋,並確保他們理解了每一個步驟。這讓我意識到,有效的溝通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開始時,我讓同學學會如何轉好一個面,然後逐步引導他們一層一層解決。這樣的漸進教學方法讓他們能夠輕鬆地跟上,並且在每個階段都有成就感。在透過實境投影畫面演示,可以讓他們更加清楚知道手勢該如何拿最佳,同學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的動作,這讓他們更容易地理解和模仿,試著跟我做同樣的動作。我也透過逐步解釋每一個步驟,讓他們能夠理解每一個轉動的意義和目的。

這次教學讓我更加意識到積極鼓勵的重要性。魔術方塊需要耐心和練習,所以我積極地鼓勵同學們,適時讚美他們的努力和進步。這種正面的回饋讓他們感受到肯定,也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下去。在收尾時進行了一個比賽環節,以獎品的方式來提供他們積極參與比賽的動力,但有些較消極的同學沒興趣就都會不太想聽,儘管如此,還是要有耐心的教導他一步步從頭帶過,沒興趣的同學還是會認真跟著慢慢轉,不管比賽結束有沒有完成任務,還是讓他們把魔術方塊帶回家。

能參與負責這個活動很榮幸,是個很難得的教學經驗。最後很謝謝吳永進老師,以及助教夥伴韓瑄、賴佑瑄、郭姵廷、温智如、吳沁宇的協助之下,雖然因為短短的2小時半,沒有辦法將完整的六面都完成,但也順利的讓三年級的同學可以完成到最後一層的部分,真的很不容易!相信經過我們這次的教學,他們回到家能夠舉一反三,利用自己的力量將第三層完成,我相信也是另一種成就感。也感謝青發處的單位老師們,協助我們能夠順利進行開場及收尾的部分,讓這個活動更加完整。

參考資料(校訊):https://newsletter.ntut.edu.tw/p/406-1121-134047,r2781.php

韓瑄、姵廷助教     佑瑄助教

暉峻、智如助教     國北實小與STEM團隊大合照

 

文 / 攜四設一  吳惠靜

這學期研發處光大創創學院STEM 教練團受到臺北市政府青發處的邀請,擔任五場國中、小Micro:bit程式設計仿生獸課程的教學。

來到青發處前,我們也提前與教練團討論、籌備、練習,因為是第一次上課,對於教課的方式毫無經驗,所以私下特別學習教練團主責吳永進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練習如何教學。四月二十六日,在永進老師的帶領下和其他教練團成員一起至青發處,這次教導的是永建國小六年級的二十五位小朋友們,再次想到自己是第一次至青發處擔任助教,內心既興奮又緊張,懷抱著挑戰自我及勇於突破的心情開始此次教學。

到了教學當天,當小朋友們全部到達並分組後,在進入教學前先帶著小朋友們體驗這次由Micro: bit 所做出的水果鋼琴、霹靂車、仿生獸等各種不同成品,並解說每個成品的原理,和帶領小朋友們試玩。在前期的體驗中逐漸拉近與小朋友的心的距離,看著小朋友們開心玩著的同時,內心的緊張感也隨之消失。緊接著,教練團們開始步步帶領小朋友進入Micro: bit 編程內容,由於是第一次上台講課,才發現自己講課時,和平常在台下聽課的感覺截然不同。在台上的自己需要有勇氣與臨場反應的能力,如何讓觀眾理解,或是我需要以何種的口氣、語調,讓台下的小朋友對於這門課程引起興趣。當自己教學完,更需要思考如何教那些較不進入狀況的小朋友,盡可能讓他們至少知道步驟,或是原理為何,這些都是身為指導者的挑戰。

最後,當小朋友們將啟程返回學校時,看到每個小朋友帶著的笑容,想必在這門課程中,他們從程式設計中所富含的知識得到滿足。我認為今日的挑戰,對人生歷練很有價值。除了累積教學經驗,同時也理解面對突發狀況時,應該如何應對,對小朋友或是自己皆是學習,也藉由這個機會,看見與平時不同的自己。感謝永進老師的邀請和指導,也感謝教練團夥伴們的互相鼓勵,才能讓自己擁有一段寶貴回憶,期許累積更多元的學習經驗轉化成能量,期許讓自己在未來能獨當一面。

參考資料(北科青年雙月刊):https://lib.ntut.edu.tw/public/data/4718425571.pdf

擔任助教指導小朋友     講解程式運作原理

STEM教練團合照     永建國小與STEM 教練團大合照